
先说一说公路设计院和铁路设计院的一个较大的区别,这就得从设计流程上面说起了。
一般公路项目设计的流程如下: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预算文件, 配合施工, 竣工验收。
铁路项目勘察设计分为以下十一个环节: 规划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初测(初步现场测量)→可行性研究→定测(定线现场测量)→初步设计→补定测(补充定线现场测量)→施工图设计→配合施工→竣工验收→项目建成销号。

相对而言,铁路项目会显得慎重和严肃一点,一般在预可研阶段定的方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后续阶段改变方案的先例,这可能也和铁路系统严格的执行程序有关吧。而公路行业,变化就比较大了,一般工可阶段的方案,在初设优化时,很可能线路平纵都会有很大的调整,而施工图阶段,又有新的变化,说不定又调回工可的版本了。

这应该和现阶段公路设计行业层层分包而又无监管的现象及公路行业人员流转较频繁息息相关。毕竟每个人的设计思路或多或少都有差异,这个负责人定的方案,下个人来肯定有自己最优的搞法。新来的副总,为了树立威信,自然而然要推翻以前的方案。说到底,其实任何一个项目都没有固定的方案,只有最合理最可行的方案。
大家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共饮长江水呗”,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接下来咱们介绍一下大家都关心的设计院待遇问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待遇问题,很难给大家一个量化的准确数据,因为不同的设计院之间、不同的专业之间、不同设计部门之间、甚至从事相同工作的同事之间,都会有区别。如果待遇说多了,万一真去了设计院发觉没这多,不得骂笔者是托?如果说太少,有了解一些内情的人,岂不是要说笔者故意装低调?
如果真要给设计院待遇作个类比说明的话,这样讲吧,你刚到设计院的时候,生活会稍显清苦(当然是跟参加工作多年的同事相比)。你到设计院3~5年时,你会有经济实力去考虑解决住房问题(当然在北京和上海这种房价动辄5万/平米城市,这个时间会稍长)。不管怎样,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解决住房问题还是不难的。

对普通一线员工来说,公路设计院的待遇,相比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来说,还是处于中上水平的。那么,如何才能进入设计院工作呢?
相信这个话题是很多人都很感兴趣的。首先,在这里友情提示下大家,近几年来,随着设计院工作任务量的不断增加,为缓解人力资源的紧张情况,设计院很多科室都在社会上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所谓“合同制工作人员”,你不是设计院的正式员工,设计院与你或者与你工作档案所在地的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短期劳动合同(一般为一年),你在设计院工作,但是同工不同酬,正式员工的福利你都没有,而且一旦设计院工作任务减少的时候,就会与你解除劳动合同。

当然,这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想从好一点的设计院学习经验的角度出发,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笔者所在单位就曾经有位小伙子走过类似的途径,他在我们部门干了将近四年的合同工后,有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之后,人家就去了一家专业设计院应聘正式职工,很不错,人家被选上了,现在还是那里的专业技术骨干。
除了委曲求全,先做“合同工”,其实还有很多途径。咱们每次文章都保持在1500字左右,保质保量,尽量都说些大家感兴趣的干货。你如果有其他想了解的相关内容,可给笔者私发消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共饮长江水呗”,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