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系统新一代道路状况自动检测系统

道路平整道路景观路面破损解决方案

道路塌陷频发,修补路面更要“修补”管理

辰电科技    2021-08-06    253

顶烈日战酷暑,G308文石线海阳段大中修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1-08-05 17:07:24 时值盛夏,高温酷暑来袭,但在G308文石线海阳段大中修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头顶着烈日战酷暑,奋战在重点项目施工一线,地面上摊铺机、压路机、铣刨机等车辆川流不息,机声轰鸣,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据悉

作者:赵志疆

时值雨季,最近一段时间,路面塌陷事故频繁在各地发生。

8月3日7时许,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环市大道南春隆路口出现路面塌陷,一个路标同时倒下。事发后,南沙区交警大队赶赴现场,工作人员称现场无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8月1日,吉林长春南湖大路一路面塌陷数米深坑,疑因地铁施工造成。7月29日、30日,辽宁省沈阳市区连续两天发生了四起路面塌陷事故,根据一些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有些车辆还不慎陷入了深坑,场面十分惊险。

骤然发生的路面塌陷事故就像一个个“黑洞”,不仅吞噬了公共安全,而且吞噬着公众对城市管理的信心。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发生城市路面塌陷事故上百起,每一起事故都是对城市管理敲响的警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过程中,支撑起城市外在形象的根基到底怎么样?

通道路路段维修改造加紧进行 计划8月10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为改善道路通行环境,呼和浩特市住建局属市政建设服务中心正在对通道路(新华大街—南二环)路段进行维修改造,此次维修改造面积约18.47万平方米,工程于7月27日开工,计划8月10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工期历时15天。 据介绍,通道路(新华大街—南二环)路段总

路面塌陷的原因并不复杂,路面下方形成空洞,路面支撑力不断衰减,任何外力都可能成为压垮路面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实中,造成路面下部空洞的原因则比较复杂,常见的情况有三种:地质条件“先天缺陷”,道路施工“后天破坏”,地下管线长期渗漏。问题是,“先天缺陷”应该弥补,“后天破坏”应该避免,地下管线的跑冒滴漏也并非无药可医。一言以蔽之,就是城市管理缺乏应有的精细度。

对于城市道路来说,土壤结构和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无需赘言,道路设施关乎所有人的安全与利益,规划施工单位没有任何理由掉以轻心。只要将“地下规划”置于“地上规划”的同等位置上,“先天缺陷”是可以尽量避免,并且积极采取补救的。值得一提的是,越是存在“先天缺陷”的城市道路,越是无法忍受“后天破坏”。每一次道路施工或者管网改造,都少不了对城市道路“开膛破肚”,进而破坏路基的稳定。如果城市规划能多一些前瞻性,后期施工能多一些预见性,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后期破坏”对道路设施造成伤害和威胁。

现实中,城市道路的最大“杀手”是地下管线渗漏,而这恰恰又是最难被发现的隐患。综观各类道路塌陷事故,相当一部分都是溃于地下管线渗漏的“蚁穴”:在长期渗漏与不断冲刷之下,城市道路下方早已形成了巨大的空洞,并最终酿成事故。以此来看,地下管线的安全状况事关道路设施的安全,而能否及时排查地下管线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保障城市道路的健康。

2016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颁布了中国第一部《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导则》;2018年3月1日,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发布了协会团体标准《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规范》。两个技术规范,提出了同一个技术要求——雷达检测。城市地下管线深埋地下,早期铺设的钢制管材,很容易在长期使用中出现锈蚀老化,常规的压力检测不仅容易有疏漏,而且难免出现滞后。相比之下,结合道路使用强度与管网铺设密度进行雷达检测,更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每一次道路塌陷事故,都是对公共安全的巨大威胁,同时也是对城市管理的巨大考验。相比起修补那些破损的路面,如何在制度层面拾遗补缺,显然更加迫切而重要。(赵志疆)

本文源自头条号:光明网评论员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投用10年旧貌换新颜,大学城东一路路面平整工程“高颜值”亮相

随着重庆高新区发展迈入“快车道”,大学城片区车流量剧增,市政道路因年久失修或者运营年限达到设计年限变得破损、开裂、凹凸不平,尤其是部分主干路有较大行车安全隐患。 大学城东一路自2011年年底通车,已运营快10年,在此期间路段周边完善路网和厂房商品

本文链接:http://gongluxitong.com/?id=820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