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完成才半年,沥青路面就露出来,一地小石子,孩子走上去都能摔倒!”日前,安徽商报融媒体连续报道合肥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后,因没有引入物业管理,导致小区新增的智慧道闸和门禁系统无法使用,看到报道后,合肥市亳州路金河畔花园的住户也发出同样的“感慨”。
4月6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现场探访时还听到住户“叹息”:当初老旧小区改造时,就应该增设一个电动车停车棚,“那时候要是加了,现在也不至于仍然乱拉飞线给电动车充电”。
【投诉】 改造才半年,沥青路面就破损了
改造结束半年,位于合肥市肥西路金河畔花园的住户们,萌生“更大”的愿望:小区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给外人当“免费停车场”的命运。
“我们小区就三四栋楼,一直是开放式的。”住户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希望小区可以早日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
2020年,李先生他们终于等来了老旧小区改造。“粉刷墙面、铺设沥青路面,增加了很多安全设备。”李先生亲眼目睹了小区的“蝶变”,“最让我们欣慰的是,老旧小区改造让我们这里变成了封闭式小区。”李先生表示,以前小区是敞开的,外人和社会车辆随意进出,但在改造中,政府部门给他们加装了人脸识别和智慧道闸系统。
但自从去年下半年小区改造结束后,住户们的“新鲜劲”渐渐消弥。“我们发现小区人脸识别和智慧道闸都没办法用。”和本报报道的其他老旧小区类似,因为缺少管家,金河畔花园的“封闭式”还停留在“设计图”上。
除此之外,李先生还注意到,小区才铺设半年之久的沥青路面,已有部分损坏。“一些单元门口,估计经常有人和车走,路面损坏比较严重,一层小石子‘漂’在路面上一样,小孩走上去很容易滑倒。”
【探访】
小区乱拉“飞线”充电
住户称改造中应解决
小区路面破损严重 居民盼着修一修
近日,家住长江一路渤海十一路渤海家园的韩女士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说他们小区有条路破损严重,多次向物业反映也没有维修,给居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请看记者调查采访。 记者在渤海家园,见到了反映问题的韩女士。 业主韩女士:我刚住进来的时候,一进门儿的
4月6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来到金河畔家园。老远,记者就看到,面朝东的小区进口,智慧道闸系统的黄色栏杆笔直竖起,感应车辆进出的显示屏也处“黑屏状态”;因为人脸识别系统也未启用,行人进出小区也“畅通无阻”。
在小区2号楼下,记者找到了颇受诟病的“沥青路面”:一片薄薄的石子“脱离”沥青,脚踩上去“沙沙”作响。“估计是质量不过关,否则也不会才半年时间就变成这样了。”一位下楼的业主抱怨,他亲眼见到有多位老人和孩子从此经过“险些跌倒”:“尤其是雨雪天,地面本来就湿滑,再加上这些小石子,人走上去更容易跌倒。”
“小区改造还应该完善电动车充电设施的。”当天在小区采访中,有住户补充了这次老旧小区改造的“不足之处”。“你看,我们小区大部分的电动车都是停在单元门门口的。”这位赵先生指着2号楼1单元门口的几辆电动车说,“很多人就从楼上拉一根电线下来,直接在楼下充电。这样很危险。”
在赵先生看来,这种安全隐患并非不能排除。在该小区的入口处,一个电动车停车棚因为没有充电设施,而鲜有车辆停放。“而且小区1号楼那边也有地方安装智慧充电设施,如果当时改造的时候,为住户们多考虑一点,估计乱拉电线充电的现象也就改掉了。”
【回应】
道闸启用需自主引入物业
破损路面会安排修复
当天,记者将金河畔住户的三个“愿望”一一告知了辖区古城社居委和亳州路街道。古城社居委一位负责物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才调来该社居委,对该小区改造的情况不是很熟悉。但据其介绍,该小区改造后,小区保洁是引入了物业人员负责,至于小区智能系统启用,该小区需自主引入物业公司管理。至于小区沥青路面破损一事,这位工作人员回应,他们之前没有接到类似投诉,否则肯定会派人员去现场修复,“这个我们会找人去修的。”
与此同时,亳州路街道党政办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他已将电动车车棚和道闸等问题记录下来,后期会反馈相关部门,重视起住户们的这些建议。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陶伟 实习生 李馨璇 文/摄